洛阳牡丹与中秋佳节

清代陈元龙《格致镜原》卷七十一说:“中秋为牡丹生日,移栽必旺。”今天,我们谈谈中秋节与牡丹。

八月十五种花忙

北宋王仲甫《丑奴儿》说:“牡丹不好长春好,有个因依。一两枝儿。但是风光总属伊。当初只为嫦娥种,月正明时。教恁芳菲。伴著团圆十二回。”这样,嫦娥就被尊为牡丹仙子,传说八月十五是她下凡之日。因此,这天是洛阳民间种牡丹之日。俗谚说:“秋分后,重阳前,七芍药,八牡丹。”这是说,每年中秋节前后是栽培牡丹的最佳时节。若是“春分栽牡丹”,“到老不开花”。

宜阳三乡的汉山是牡丹的传统种植区,每年中秋节,汉山都要举行种牡丹的仪式,被称为请花神。金朝末年,元好问、麻革、刘昂霄等一批诗人都客居三乡。有一年的中秋节,元好问等诗人参加了请花神活动。当明月升起之时,他们在汉山光武庙前的受玺坛上置酒品茶赏月,每人赋诗一首,但多散佚,只有元好问《秋日载酒光武庙》、刘昂霄《中秋日燕集三乡光武庙》二诗保存至今。

北宋的张峋,是理学家邵雍二十四个得意弟子之一。他在洛阳读书期间,撰有《洛阳花谱》。张峋于宋英宗治平三年(公元1066年)任著作佐郎,次年,任明州(今宁波)鄞(yín)县县令。张峋在任期间,启动广德湖的治理工程,增加水田二千余顷,并在湖边引种洛阳牡丹,使广德湖成为牡丹的观赏区。

张峋去世后,民立庙祭之。民国《鄞县通志》载:“栎木庙,在栎木镇栎木巷,祀鄞令张峋,中秋日设祭。”为什么中秋佳节祭张峋?因为中秋佳节是种牡丹的日子,每当此时,人们思念这个教他们种牡丹的县令,把他尊为花神。

洛神的生日是中秋

洛阳民俗学家刘百灵说,根据文献记载,最早被尊为牡丹仙子的并不是嫦娥,而是洛神宓妃,她的生日传说是八月十五。

上古,有两个古老部族,名为有河氏、有洛氏。有河氏活动在黄河之滨,有洛氏活动在洛水两岸。有河氏的首领称河伯,有洛氏的首领称洛伯。

宓妃是伏羲氏的女儿,美若天仙,能歌善舞。她与洛伯相爱,并喜结连理。河伯垂涎于她的美貌,为抢夺宓妃,不惜大动干戈。洛伯战败,宓妃不堪受辱,投洛河自尽,天帝封她为洛神。

曹植的《洛神赋》讲述了一段人神之恋,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,遂作《洛神赋图》。在《洛神赋图》中,与洛神相伴的是灼灼的牡丹。牡丹是爱情的信物,这样,宓妃成了爱神。

唐代诗人徐凝的《赏牡丹》诗云:“何人不爱牡丹花,占断城中好物华。疑是洛川神女作,千娇万态破朝霞。”诗人说,洛阳牡丹是宓妃亲自设计和创造的伟大作品,因为牡丹的美丽香艳,就是洛神宓妃本人的化身。宓妃,又被尊为牡丹仙子。至此,古代文人成功地把宓妃塑造成洛水之神、爱神、牡丹仙子三位一体的美丽女神。

洛神庙,又称牡丹仙子庙、花神庙、爱神庙,是祭祀洛神的庙宇,位于今洛阳洛川街,创修于上古,历代均有修葺。武则天时代,每年中秋节都在洛神庙举行大型祭祀活动,武则天亲作《大飨拜洛乐章》,从此形成规模盛大的庙会。

洛阳牡丹入曹州

洛阳牡丹专家王高潮说,在曹州(今菏泽),凡是谈论起曹州牡丹起源,都要提到赵瑞波的名字。相传,明朝万历年间,曹州赵楼著名中医赵瑞波去陕西行医,在回来的路上,到洛宁熊耳山中采药。见满眼都是高高低低、大大小小的牡丹,他从腰间抽出药铲,挑选最好看的几株连根挖了出来,回到家中栽上,并精心管理着。

可是,好花难栽。第二年春天,这些移来的牡丹没有花,也没有叶,刚刚露出几个绿芽芽,不久就枯萎了。赵瑞波很伤心,一个在曹州经商的洛阳朋友对他说:“你这次失败,是移栽的季节不对。八月十五是牡丹的生日,在牡丹生日前后移栽,才好成活。”赵瑞波听到这话,茅塞顿开,便决计再去熊耳山。

赵瑞波中秋节前动身,二登熊耳山,将带回的牡丹又栽到原来的地方。第二年春天,牡丹果然生出茁壮的幼芽,谷雨之后,便吐蕊开放,有红、白、粉、紫四色,仍是单瓣。赵瑞波分析了牡丹的生长习性,及时施肥,精心管理,不出几年,牡丹就由单瓣花变成了重瓣,起了楼子,甚为好看。

赵瑞波觉得,用这有限的几棵牡丹来炮制“丹皮”不够用,还必须大量栽培,增添新品种。他听那位洛阳朋友说,洛阳虽经金、元两代战乱,牡丹不复唐宋之盛,但仍保存了二乔、姚黄、魏紫等几十个绝色品种。他又不辞劳苦,长途跋涉,去洛阳取回十多个新品种,扩大了自家的花园。目前,赵楼仍是当地牡丹的栽培中心。(郑贞富)